保险资管公司资金来源及投资范围详情,2021年末管理资金情况

线上配资平台 阅读:55 2025-05-06 20:02:13 评论:0

<线上配资平台>保险资管公司资金来源及投资范围详情,2021年末管理资金情况

保险资管公司的资金来源以保险资金为主、业务资金为辅。

就险资而言,根据银保监规〔2022〕9号,保险公司可以自行投资或委托投资,其中,后者只能委托保险资管公司开展,将证券公司、券商资管、基金公司排除在受托人范畴之外,但是保险公司可以自行投资后面几类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需要注意的是,若保险资管公司接受险资委托投资,其投资范围需要同时满足保险资金和保险资管公司的要求;而就非险资而言,主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职业年金基金等资金及其他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境内外合格投资者的资金。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为21.1万亿,其中管理保险资金17.73万亿,占全部管理资金的83.99%,管理银行资金占比6.75%,管理养老金(含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占比5.67%。

2.业务开展情况

1)产品业务:依据“1+3”规则体系

保险资管公司产品业务是指资管新规语境下的资产管理业务。目前,其开展依据为银保监办发〔2020〕85号。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其产品类型分为:

组合类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截至2021年末,据中保协统计数据,共有26家机构开展组合类保险资管业务,管理规模3.01万亿元。组合类产品的资金来源以银行资金为主。

债权投资计划: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以债权方式主要投资基础设施、非基础设施类不动产等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并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共有28家保险资管公司开展债权投资计划业务,管理规模共计1.55万亿元。债权投资计划的资金来源以保险资金为主。

股权投资计划: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主要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截至2021年末去杠杆对资本市场影响,32家保险资管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管理规模0.12万亿元。股权投资计划的资金来源以系统内、第三方保险为主。

2)专户业务:委托法律关系

专户业务依据的是委托法律关系。专户业务最早的规则依据为银保监发【2012】90号文。目前,从各类业务规模来看,专户业务仍为保险资管公司的主要业务。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管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规模16.04万亿元,同比增长7.74%。

3)ABS:依据保监发〔2015〕85号

2015年8月保险资管公司资金来源及投资范围详情,2021年末管理资金情况,原保监会颁布《关于印发《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首次明确保险资管公司可设立资产支持计划。ABS是保险资管公司作为受托人设立支持计划,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面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的业务活动。

而从业务规模来看,目前保险资管公司的ABS占比仍然较低,2021年末为0.11万亿元,但增速较高,同比增长75.99%。

4)公募基金:依据保监发〔2012〕90号

2012年,为拓宽保险资管公司的业务范围,促进保险资管公司的创新发展,原银保监会发布90号文,明确保险资管公司可向相关部门申请开展公募性质的资管业务,即公募基金业务。截至2022年12月,据中基协披露,仅人保资管和泰康资管取得公募牌照。

5)私募基金:依据保监发〔2015〕89号

为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5年保监会首次发文,明确了保险资金可设立私募基金,并对相关事项进行规范。

投资方向仅限于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领域;

主体分为发起人和管理人,其中发起人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下属机构担任,主要负责发起设立私募基金、确定基金管理人,是通过私募基金开展投资业务的载体;基金管理人可以由发起人担任,也可由发起人指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其他下属机构担任去杠杆对资本市场影响,主要负责资金募集、投资管理、信息披露、基金退出等事宜,是私募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

登记机构为中保协,与一般的私募基金不同,保险私募基金在中保协进行登记、中基协备案。

中保协披露的18家保险私募基金管理人:

保险系私募基金管理人

合源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国寿金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平安创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平安基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泰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泰康健康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太平保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太平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保险系私募基金管理人

阳光公司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建信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久盈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晖宁基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华泰宝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远见共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华安汇富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机构一览:33家保险资管公司的名单: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生命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民生惠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英益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长城财富保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英大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永诚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国华兴益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太平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邮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三)信托

1.信托三分类新规落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10月,多家信托公司已收到最新下发的《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为进一步明确信托业务的分类维度、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保险资管公司资金来源及投资范围详情,2021年末管理资金情况,《通知》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其中,资产管理信托主要参照资管新规,需严格执行资管新规各项要求;资产服务信托主要是行政管理受托服务(最核心是资管产品的受托服务)、资产证券化受托服务、家族信托、风险处置受托等;公益/慈善信托与其他分类的核心区别是其用途为公益性质,表现形式为他益信托。

总体而言,新规实施后,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就不存在大量交叉内容。而此前信托业务按照不同的分类维度分为资金信托和服务信托、融资类、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等,各种分类之间存在大量交叉和部分名实不符的情况,不利于行业发展和监管进行风险把控。

2.信托规模走向企稳

2018以来,在“去杠杆、去通道”等监管政策影响下,信托业进入艰难的转型阶段,直接表现为管理资产规模持续下滑,由2017年末的26.25万亿跌至2021年1季度末的20.38万亿元,下降5.87万亿元。2021年2季度末,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信托资产规模渐趋平稳。2022年以来,信托业资产规模呈企稳回升态势,截至3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07万亿元,同比增加0.63万亿元。而相比以前的野蛮生长,当前信托行业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1)信托资产来源结构持续优化:行业集合资金信托持续增长,管理财产信托重回增长通道保险资管公司资金来源及投资范围详情,2021年末管理资金情况,单一资金信托持续下降,总体延续“两升一降”态势;

(2)信托资产功能结构发生变化:投资类信托业务发展加快,2022年3季度末规模为9.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77%;融资类信托规模在监管要求和风险防控压力下,自2020年2季度以后持续下降,2022年3季度末规模为3.08万亿元,同比下降20.31%;事务管理类信托2017年末达到峰值后,在压降通道政策引导下持续回落。但是2022年开始随着信托在风险隔离、风险处置、财富传承等领域功能的不断认识和探索,规模有所回升。

3.信托公司数量遭调整

2022年6月,银保监会正式同意新华信托进入破产程序,意味着自2001年《信托法》颁布以后,可能会出现首家破产的信托公司。

同时,安信信托12月25日晚间发公告称为适应公司发展需要,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建元信托,近年来,安信信托处于风险化解流程当中,此次更名被视为又一大重组进展。

此外,四川信托、华信信托、新时代信托、华融信托等公司仍在重组进程之中。

(四)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

2022年以来,受政策环境、疫情冲击等影响,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计划规模总体来说增长速度缓慢,按月度来看,会出现 “跌宕起伏”的情形。据中基协披露数据,截至2022年10月,私募资管计划规模达15.49万亿(剔除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管理规模)。

1.券商资管

根据数据统计,私募资管计划中券商资管规模体量占比较大,接近半数。而证券公司开展资管业务主要有三种路径:

以法人内设部门为主体开展:与理财子类似,券商资管子公司的前身为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部。

以专门开展资管业务的分公司形式开展;

设立资管子公司以独立法人形式开展。

未来,第三种形式会更加常见,一是资管新规要求加强法人风险隔离,鼓励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业务;二是2022年5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券商资管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而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以下着重介绍券商资管子公司相关内容:

(1)业务开展:以2013年为界

关于大集合:2013年以前,券商资管子公司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的私募资管计划没有人数限制,并且将人数超过200人称为大集合。2012年12月,新基金法出台,将投资者人数超过200人的资管产品定性为公募基金,对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次年,证监会颁布26号文,大集合此后只有存量再无增量。2018年,资管新规过后,证监会加速大集合的整改过程,从投资端进行控制,总体原则是要么公募基金、要么转为私募资管计划,过渡期类比资管新规。

ABS:适用自己原有规则,不在资管新规规定范畴内。

(2)券商资管子公司设立进度:与政策环境直接相关

券商资管子公司的设立进度与政策环境直接相关。2007年,345号文出台,首次对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进行了规定,其中首要条件是防范利益冲突,但是并没有细化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时隔3年,随着2010年东证资管的设立,券商资管子公司才拉开帷幕。而其成立高峰期在14年,数量高达7家,主要得益于2012年之后的券商资管的政策红利;随后2016年以后,监管层对于资管业务政策层面的收紧,券商资管子设立进度放缓;2020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放宽了“一参一控”限制,允许同一主体在参股一家基金、控股一家基金的基础上,还可以再申请一块公募牌照,壮大公募队伍,当年有3家子公司设立;2022年5月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业内期盼已久的“一参一控一牌”新规落地,券商资管往公募牌照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政策方面对公募赛道的支持,使得券商资管扩容,2022年3家资管子公司设立。

截至目前,券商资管子公司数量为24家,此外,至少还有7家券商表示要设立资管子公司,分别是国海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创证券、中信建投国联证券和华安证券。

(3)2022年半年报数据大比拼

标红为2021年末数据;

目前券商资管子受托资管业务规模较2021年末有所回落,其中部分受到市场影响(2022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波动),部分则是资管新规整改的规模压缩;

券商资管子资管业务规模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华泰资管、光证资管、招商资管、国泰君安四家机构资管业务规模占比近50%;

各家在四项业务上的配比或者开展着重点不尽相同。例如:广发资管的集合资管计划对公司受托资管计划规模贡献较高,达到74.28%;而国泰君安资管集合、单一、专项资管计划的贡献度较为接近。

2.基金专户子公司

(1)因通道业务压缩,基金专户子公司资管业务规模持续下降,ABS为一大转型方向

可以看出,自2016年,两部规则出台,通道业务被压缩后,基金子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逐年下降,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仅为2.1万亿。同时,柏瑞爱建资产管理因业务停摆多年而于2022年11月正式注销。曾经依靠制度红利的基金子公司,在政策规范引导后,彻底告别了野蛮生长的时代。

想要继续生存的基金子公司只能谋求新的出路,ABS为其中一条,2018年资管新规后两者业务规模趋势尤为明显。但是仍然可以看到,2022年以来ABS存续规模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疫情反复和经济增长新常态带来的信贷投放不足和融资需求较弱、以及地产消金板块的收缩等原因造成。

(2)基金子发行产品被排除在保险资金可投资范畴

2012年,保监发〔2012〕60号文将基金子纳入保险资金可委托投资机构范畴。2022年5月,银保监规〔2022〕9号文出台,明确了保险公司仅可以将保险资金委托给保险资管公司进行投资,同时银保监规〔2022〕7号文中,并未提及保险公司可以自行投资基金子发行的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与基金子近年来的业务模式相关。

(3)布局资本市场

包含招商财富、富安达、万家共赢资产管理等在内的31家基金子公司在转型上选择布局资本市场,通过直接投资或FOF等形式进行权益投资。2013年-至今,中基协数据显示,基金子成立的FOF产品共有332支(剔除名称中含“股权”的14支产品),其中2013-2018年共成立76只,2019年-至今成立256只。

3.期货资管

(1)期货资管“起步较晚、存量较低”

从整个资管版图来看,期货资管仍属小众。2012年,期货资管开始以一对一的形式加入大资管家族中,但是期初有5亿元的最低净资本要求;2013年,最低净资本要求降低;2014年,一对多的形式开始拓展。相较于券商资管和基金专户而言,期货资管起步较晚,且占比较低。据中基协披露数据,截至2022年10月,期货资管规模仅0.368万亿元,占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模比例仅达2.4%。

(2)期货资管的优势为风险控制

一是在投资范围上,相较于其他资管机构,资管细则明确期货资管仅可以进行标准化投资,确保了期货资管远离高风险的非标产品;二是期货公司天然具备风险控制的基因,风险管理是期货资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期货天然的高杠杆和风险性,让期货公司先天在风险理解意识和风险处置能力方面具备优势去杠杆对资本市场影响,这种长期实践中积累的风控能力和偏好习惯,也可以随着管理人平移到期货资管业务。同时,期货资管在衍生品方面的专业、对冲产品的风控能力和优势,结合到资管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上具有重大意义。

(3)期货资管子公司名单

期货公司可以自身从事资管业务,也可以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资管业务,但是要防范同业竞争的问题。针对设立子公司从事资管业务,部分期货公司则是撤销资管部成立资管子公司(例如天风期货、国贸期货、中电投先融期货等),而尚未设立资管部的期货公司则是在考虑拿到资管牌照后直接申请成立资管子公司,例如四川倍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而值得注意的是,中信期货经历了“撤销资管部→成立子公司→终止子公司从事资管业务,由其资产管理中心开展”的阶段。目前期货资管子公司名单如下:

资管子公司/母公司

四川倍特资产管理/倍特期货

华期梧桐成都资产管理/华西期货

深圳中金岭南金汇资本管理/深圳市中金岭南期货

深圳天风天成资产管理/天风期货

混沌天成资产管理(上海)/混沌天成期货

上海杰询资产管理/上海大陆期货

厦门国贸资产管理/国贸期货

中电投先融(上海)资产管理/中电投先融期货

天津大业亨通资产管理/大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和合资产管理(上海)/和合期货

恒泰盈沃资产管理/恒泰期货

中州星升资产管理/中州期货

(五)公募基金

1.公募基金管理人扩容在即

2022年4月,证监会颁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证监发〔2022〕41号),旨在促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其中一条措施是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一是统一资管机构申请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条件,鼓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不同类型机构申牌;二是适度放宽同一主体持有公募牌照数量限制。

据中基协披露,目前我国共有15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新规颁布后,多路资本拟进入公募基金市场。2022年7月,开源证券递交的有关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的材料被接收。2022年9月,苏州银行正式递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11月,苏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核准设立;2022年12月,财信证券申请设立财信基金的材料被接收。而据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截至12月23日,排队候批的基金公司超过20家。

2.薪酬体系改革制度正式落地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行业的薪酬存在“薪酬过高、增长过快”的现象。2022年6月,中基协颁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中基协字〔2022〕209号),旨在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行为,健全公募基金行业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基金管理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09号文是继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之后针对公募基金专门出台的限薪文件:

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

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基金经理应当将一定比例的绩效薪酬购买本公司或者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从而引导员工与公司利益挂钩。

2022年,我们也看到,市场上存在很多基金经理自购旗下管理的基金,一方面是为了提振基民对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209号文的推动作用导致而成。

3.基金数量破万只

据中基协披露数据,22年6月,公募基金数量已破万只,其中主要是混合型基金推动而成。截至2022年10月,公募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0270只,其中开放式占比87.78%。10270只基金规模已达26.55万亿,仅次于银行理财。

(六)私募基金

1.私募基金已成为资管市场的第三大主力

资管新规发布以后,由于资金来源受限,2018-2020年上半年私募基金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在经历了强监管之后,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私募基金已进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截至2021年末,私募基金规模20.27万亿,成为继理财、公募基金之后的资管市场的第三大主力。2022年,受疫情和资本市场影响,私募基金规模有所下降。

2.2021年新备案私募基金规模增加

中基协备案是把关私募基金规范性的第一步。2021年新备案私募基金40641只,同比增长53%,新备案规模1.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4%。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只数及规模突出,主要是由于新证券法正式施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证券市场上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使得资本市场整体上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则成为当年股票市场的重要投资者。据统计,2021年当年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1601只,备案规模7849.88亿元;新备案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1.23万亿元。

3.资金来源:以企业投资者为主,居民出资额呈增长态势

截至2021年末,私募基金各类投资者合计出资19.27万亿元,其中企业(包含境内法人机构、非法人机构在已备案私募基金中的出资额,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中的跟投金额)出资额占比41.6%;居民出资金额占比19.8%;境外资金占比0.4%;银行、信托委托资金规模(含固有资金和资管业务规模)占比7.73%,占比有所增长,主要是和信托转型的需求密切相关。

4.资产配置:入局资本市场为主

私募基金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2021年末,私募基金持有股票(含定增)规模达4.06万亿元,投资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新三板股权和再融资项目数量达16.87万个(未剔重)。同时私募基金大力支持新经济的发展,2021年末,私募基金投资互联网等计算及运营、半导体等项目达8.08万个,在投本金3.87万亿元。

(七)AIC债转股投资计划

债转股投资计划仍然遵循资管新规,适用信托法律关系。目前,共成立了工银、交银、建信、农银、中银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相比资管新规的要求,AIC债转股投资计划存在以下特殊之处:

1.投资者认定更严格

债转股投资计划的投资标的主要是市场化债转股资产,所以对于投资者的认定较一般的资管产品更为严格,需满足:

(1)具有4年以上投资经历(一般是2年),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500万元(一般是300万),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800万元(一般是500万),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60万元(一般是40万)。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的法人单位(一般是1000万)。

2.运作模式必须是封闭式

此处也沿袭了资管新规的基本要求,因为债转股项目的投资主体一般会在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退出,且退出时收益不明确。

3. 投资范围要求:市场化债转股资产原则上不低于债转股投资计划净资产的60%

债转股投资计划可以投资单笔市场化债转股资产,也可以采用资产组合方式进行投资。资产组合投资中,市场化债转股资产原则上不低于债转股投资计划净资产的60%。

4.产品类型:原则上为混合类或者权益类

固收类产品不提倡。

近期,据牧原股份公告,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拟设立农银投资-牧原乡村振兴债转股投资计划。投资计划类型为权益类,期限3年,由江宁牧原及农银投资共同出资认购投资计划份额。投资计划成立后拟向铜山牧原增资10亿元。

本文 线上配资平台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zzockj.com/html/152.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行情指数
  • 上证走势
  • 深证走势
  • 创业走势

上证指数

3130.17

-211.84(-6.34%)

深证成指

9535.10

-830.63(-8.01%)

创业板指

1864.24

-201.16(-9.74%)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浏览器扫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