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聚焦高质量项目土地规划保障

线上配资平台 阅读:57 2025-06-10 20:02:41 评论:0

<线上配资平台>3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聚焦高质量项目土地规划保障

3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强信心 亮举措 促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二场,介绍“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土地规划保障工作有关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恒良盘活存量土地实施方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巡视员王集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综合业务处处长毕敬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途管制处处长张鹏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盘活存量土地实施方案_盘活存量用地_存量土地清理与盘活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今年开年,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吹响了“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释放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紧盯项目落地全流程、各环节,着力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不断擦亮“自然能办”服务品牌,出台《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土地规划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创新推出15条精准有力的措施,以高质效的土地规划服务保障,助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国际航运中心、文化旅游、品质城市等高质量项目建设。

下面,向大家介绍土地规划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坚持规划战略引领盘活存量土地实施方案,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高质量项目带来的不仅是投资效益提升,更是对消费能力和内需增长的提振,将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完善“项目跟着规划走”机制,发挥规划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强化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支撑。

加强空间规划战略引领

充分发挥《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战略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市辖区分区规划、镇级总体规划报批,引导产业项目向园区和经济功能区集中,保障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近期建设规划、工业用地布局等专项规划,科学谋划近期重大产业空间布局安排,优化全域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结构,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引导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提升详细规划管理质效

加快推进市辖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修编),将单元层级与实施层级控规一体编制审批,作为城市开发建设和项目落地的法定依据。在新一轮控规编制(修编)批复前,为高效保障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允许高质量项目“一事一议”推进用地控规调整,作为规划审批的依据。同时指导各区(市)科学有序编制村庄规划,推进村庄规划成果“上图入库”,为乡村地区项目落地提供规划支撑。

守牢规划底线,优化项目落地路径

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底线和开发保护目标任务,切实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在守好守牢规划底线约束要求的同时,为高质量项目优化落地路径:引导项目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科学合理选址落位;对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可以依规履行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论证程序,或者国家重大项目允许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审查程序,随用地用海申请一并逐级报批;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涉及高质量项目,允许按程序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调整,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提升要素保障水平,畅通项目落地通道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要素的强力支撑和规划审批的高效服务。

实行用地流程规范精简

简化用地预审。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不需申请办理用地预审,直接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对于申请用地总面积与土地预审总面积不一致的,不再重新预审。

支持重大项目先行用地。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项目和省级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申请先行用地,申请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用地预审控制规模的30%;先行用地批准后,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组卷材料原则上应于6个月内上报市局审查。同时规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土场设置,做好取土监控。

实施“要素跟着项目走”

分类保障新增用地指标。落实国家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和节约集约发展的要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保障创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海洋产业、国际航运中心、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市级及以上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乡村振兴项目。其他项目原则上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在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未出台2025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施细则前,各区(市)可以预支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实施用地指标奖励。2025年获得用地批复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单独选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合规新增建设用地,统一给予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标奖励,其中获国务院批复的奖励10%,获省政府批复的奖励5%,指标直接奖励到项目所在区(市)。

统筹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全市自然资源部门通过自行整治等方式储备的补充耕地指标,优先保障高质量项目耕地占补平衡需求。对急需实施的高质量项目,区(市)耕地指标不足的部分,可通过市级统筹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积极争取使用省级调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质量项目落地。

做好土地供应和规划审批

优先安排高质量项目土地供应,强化土地管理市级统筹3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聚焦高质量项目土地规划保障,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用地编入一季度、二季度供地计划。综合运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供应方式,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允许租赁土地的工业项目办理工程建设审批手续。截至今年2月底盘活存量土地实施方案,2025年度460个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已办结土地手续项目410个,办结率89.13%,有力保障了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

提高审批质效。提前介入,进一步加快用地预审与选址的审查批复进度,实行农转用征收报批容缺受理,符合国家要求的项目,允许分期分段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全流程压缩审查审批时限。对重点项目全部实行模拟审批、线上审批、图证分离等,压茬办理规划许可,促进项目“拿地即拿证”“拿地即开工”。

存量土地清理与盘活工作_盘活存量用地_盘活存量土地实施方案

完善项目服务机制,擦亮“自然能办”品牌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助推器,是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围绕打造“自然能办”服务品牌,创新三个项目服务机制,加大项目一线服务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

开展“处长促项目”活动

坚持“一竿子插到底”,选派处级干部担任“项目管家”,依据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清单包干服务,深入项目一线,一对一精准提供全天候全流程土地、规划、登记等要素服务,按照“主动报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原则,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规划困难和问题,让问题日清、进度时控、情况分明,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

坚持一张清单办到底,按照“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台账,逐项目明确土地规划手续办理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时调度、动态更新、定期通报,及时梳理难点堵点并协调推动解决,每月开展办理情况“回头看”,确保重点项目全部按照计划节点开工建设,实现半年内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土地规划手续办结率达到100%。

建立联动协同机制

坚持一揽子管到底,各方联动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效益。

一方面,强化横向联动。用好全市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市区两级主动加强与发改、统计、商务、工信、住建、交通及高质量招商引资指挥部办公室等部门对接,提前介入项目招引选址,统筹好空间规划、用地指标等刚性要求和关键要素。

另一方面,强化纵向协同。科学研判上级资金支持方向、政策倾向角度和项目推进类型,主动向部、省厅汇报,精准发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定期与区(市)政府、功能区管委召开区局联席会议,现场协调解决项目瓶颈问题。推行土地报批专员制度,报批专员深入基层一线,与镇街、企业深入交流,一对一主动现场服务、跟踪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和项目。

2025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应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理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加强协同,提升服务,用足用活15条措施,擦亮“自然能办”品牌,以高效率的自然资源和规划要素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建设,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

Q1

齐鲁法制网记者:“处长促项目”活动让项目服务更加精准有效,请问在接下来的实际工作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如何开展“处长促项目”活动,更好服务于项目落地?

王集浩:“处长促项目”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持续优化全领域营商环境的一项创新举措。为确保“处长促项目”活动取得实效,我局印发《关于开展“自然能办—处长促项目”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一线服务力度,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项目到人、责任到位。围绕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根据项目手续办理进展,逐项目确定一名处级干部担任“项目管家”,践行“一线工作法”,“一对一”精准服务,“一线式”主动服务,“一站式”集成服务,与项目单位建立常态化快速响应机制,保持全天候沟通,确保项目单位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实现问题分钟级响应,让问题日清、让进度时控、让情况分明。

二是督查问效、清单推进。成立土地规划保障工作专班,分管负责同志定期赴现场服务督导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牵头处室负责汇总收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解,部门联动,接力处置,以“有解思维”理清推进路径,拿出解决举措,必要时提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业务办公会顶格推进,以常态化调度督导确保工作落实、效果显现。

三是严格纪律、巩固成果。强化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 “项目管家”在服务项目过程中,严格执行廉政规定3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聚焦高质量项目土地规划保障,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做到“亲”和“清”,既亲切服务,又清正廉洁。在服务项目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完善,形成保障服务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

Q2

青岛经济广播记者: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经济和人口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请问将怎样统筹平衡重点项目保障与控制新增用地指标之间的关系?

张鹏:近年来,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国家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自然资源要素配置与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在此背景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新增用地指标的依据,努力实现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新增用地指标控制的平衡,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分类保障新增用地指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将我市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重点产业等各类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政府重大项目清单,申请国家直接配置新增用地指标。未纳入国家指标保障范畴的,我市将新增用地指标进行精准化、项目化配置,重点保障“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国际航运中心、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市级及以上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乡村振兴项目。同时,根据项目进展和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用地指标分配,确保新增用地指标用于最急需、最有效的项目,避免资源浪费。

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城市更新、旧城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式,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减少对新增用地的依赖。鼓励企业采用多层厂房、开发地下空间等集约化用地模式,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下一步3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聚焦高质量项目土地规划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优化土地管理,强化主导产业、重大项目要素支持,不断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Q3

本文 线上配资平台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zzockj.com/html/362.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行情指数
  • 上证走势
  • 深证走势
  • 创业走势

上证指数

3130.17

-211.84(-6.34%)

深证成指

9535.10

-830.63(-8.01%)

创业板指

1864.24

-201.16(-9.74%)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浏览器扫码访问